当前位置:首页>>政协要闻>>政协动态

提案建言好声音 委员汇聚大合力——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委员提交提案情况综述

来源:吉林市政协   时间: 2023-02-08 08:58

  在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上,市政协委员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和我市“四六四五”发展战略,紧扣市委十四届五次全会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十大行动”和“十个新突破”决策部署,积极通过提案建言献策、履职尽责。会议期间,市政协委员共提交提案272件,有217件被立案,立案率80%。立案提案中,经济建设方面提案95件,占43.7%;政治建设方面提案13件,占6%;文化建设方面提案26件,占12%;社会建设方面提案67件,占30.9%;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提案16件,占7.4%。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推动吉林市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发出了委员好声音,彰显了政协新作为。

  聚焦聚力第一要务,委员们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促进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出谋划策。要深度融入全省“一主六双”高质量发展战略,加快实施我市“四六四五”发展战略,必须实施好“产业兴市”战略。就如何促进“六大产业集群”快速发展,全力推进现代产业基地建设行动,委员们纷纷提出自己的想法。

  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120万吨/年乙烯及其配套装置已于2022年11月开工建设,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必将助推吉林市化工产业发展驶上新赛道、塑造行业领先新优势,培育转型发展新动能。如何围绕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化工转型升级项目的产品及副产品做好强链、补链、延链规划,助推化工产业集群发展,赵欣委员在《关于加快推动吉林市重大化工项目落地实施的提案》中建议,建设20万吨/年醋酸乙烯项目、5万吨/年聚1-丁烯项目、环氧乙烷延伸加工项目,加快推动重大化工项目落地实施,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高端化学品基地。

  建设中国碳纤维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和国家级绿色石材基地,就如何加快打造“中国碳谷”步伐,推进先进材料产业集群建设,宋长志委员在《关于持续关注我市碳纤维全产业链发展的提案》中提出建议,希望我市加快发展碳纤维下游产品链本地化进程,促进全产业链发展。金星委员认为,我市支持碳纤维产业创新发展金融服务不足,“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没有形成深度融合,在提交的《关于产业金融服务吉林市碳纤维产业创新发展的若干建议》中提出“建立以碳纤维龙头+专精特新企业为核心的供应链金融创新平台,推动集群创新。”凌云飞委员在《关于聚焦产业链发展重点精准招商的提案》中提出应加强顶层设计,建设产业链精准招商大数据平台,健全全产业链招商工作机制等建议。

  围绕加快旅游文化产业集群发展,迟鸿文委员在《关于大力发展冰雪旅游的提案》中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将具有示范性的冰雪旅游休闲度假项目、四季经营项目等纳入旅游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内容,引导冰雪旅游向质量效益型方向发展;壮大市场主体,鼓励冰雪旅游类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合作等多种形式做大做强;提高创新能力,加大冰雪旅游与科技融合,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冰雪体验产品;有计划地开展冰雪旅游人才引进及人员培训工作,培育一批冰雪旅游高技能人才。宋立军委员在《关于推动我市康养产业发展打造“北国避暑康养之都”的提案》中建议,加快建设“一江三湖”国内顶级湖泊型生态度假区,打造休闲旅游度假康养胜地;用足用活吉林市“水”和“森林”资源,擦亮“清爽吉林22度”夏天的金字招牌;谋划一批康养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项目,构建全域康养新格局。

  在“双碳”战略大背景下,我市将新能源产业作为城市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怎样全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为全市六大产业集群发展提供新能源要素保障。唐万玺委员在《关于实施分布式光伏项目的提案》中建议,在各开发区进行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降低企业用电成本,提高产品价格竞争力;利用学校、医院等屋顶建设分布式光伏项目,降低财政电费支出压力,增强绿色发展理念意识;在供热企业的加压泵房进行分布式光伏项目建设,增加供热温度,缓解与百姓的供热矛盾。

  在新征程上,我市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迫切需要推动民营经济更好更快发展,委员们纷纷献出“锦囊妙计”。刘芳委员在《关于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提案》中建议,“应建立‘大手’拉‘小手’形式,构建龙头企业带动小微企业,形成创新链共享、供应链协同、数据链联动、产业链协作的融通发展模式,带动民营经济发展。”张春新委员在《关于助推民营企业发展的建议》中强调,“应优化营商环境,出台操作性强的扶持政策,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蒋晖委员认为,中小微企业在运营中还存在诸多法律风险问题,在《关于强化法治化环境和政策体系建设 推动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建议,“应持续加强对中小微企业法律知识培训,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动,加快发展“三农”工作,关键要加快推进我市农业农村现代化,怎样精准施策?委员们纷纷献计献策。李文广委员在《关于乡村振兴发展建议》提案中建议,“应整合农业资源、产业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等各种资源要素,实施农业农村建设一体化规划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振兴乡村人才是关键。朱玉伟委员在《关于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提案》中建议,激发“存量”乡村人才潜能,开办“乡村大学”“农艺学院”等,大力培养该素质乡村振兴实用人才;探索乡村干部招聘扶持政策,鼓励大学生应聘乡村工作岗位;建立乡村人才评价体系,激发人才活力;开展“归乡创业”行动,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青年学子、有实力企业家回乡兴业创业。徐丽萍委员认为,加快我市“智慧”农业发展,对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具有时代意义,在她提交的《关于加快吉林市“智慧农业”发展的提案》中建议,“应以产学研合作新模式引领智慧农业推广示范,让智慧农业走进农村,推动形成农业全产业链各创新主体协同创新发展。”史良忠委员认为,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是我市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推动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在他提交的《关于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提案》中建议,“应广泛应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智慧’元素,积极带动农民从会种地向‘慧’种地转变,借助智能化手段提高农产品的产量、质量和销量,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科学发展。”如何加快发展农村畜牧业,打造全省乃至东北地区“粮仓肉库”“中央厨房”、面向全国的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徐丽萍委员在《关于做大做强吉林市肉牛产业发展的提案》中建议,强化用地政策,为肉牛产业发展开拓空间;制定强农惠牧政策,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保障;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肉牛产业发展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程仁才委员在《关于促进我市白鹅产业发展的提案》中建议,扩大养殖规模,夯实产业链前端基础;培育、引进龙头企业,壮大产业规模;建立线下、线上双平台,及时提供交易信息、疾病防治、产业动态等实用信息;培养引进专业人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发展。

  人才是第一资源,更是推动发展的第一动能。新时代新征程如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委员们纷纷给出真知灼见。付春鹏委员在《关于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推动我市高质量发展的提案》中建议,“强化顶层设计,引导驻吉高校科学规划专业设置及人才培养;深化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探索构建政府、企业、院校、科研机构共同参与高技能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激励机制,不断完善高技能人才薪酬分配体系”。白雪委员在《关于高层次人才引培留用的提案》中建议,“地方与高校共担引才成本,共享人才资源;配套出台减免安家费税率政策,降低人才引进安家费税率;成立吉林市人才引育工作专班,促进引才扶助政策落地。

  关心关注文化建设,委员们围绕增强文化自信,为促进文旅事业繁荣发展献计出力。吉林市是历史文化名城,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这是打造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好名片,如何加快推进我市旅游文化名城建设,委员们纷纷亮出“金点子”。盛国兴委员认为,我市作为中国书法城,在书法界古有“吉林三杰”、后有“江城四老”、现有一大批书法名人传承,如何擦亮中国书法城金字招牌,加快推进我市旅游文化名城建设,他在《关于设立吉林市书法节的提案》中建议,“应将每年5月26日设定为吉林市书法节,形成吉林市品牌活动。”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了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保护好吉林市重要和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让文物和文化遗产活起来,使其具有长长久久的价值,事关增强历史自信和文化自信。杨铭委员在《关于在吉林市设立历史文化遗址标识和进行历史文化遗址保护的提案》中建议,“设立文化遗址,重新建设标识,加大传播宣传。”邵蔚风委员在《文化遗产保护提案》中建议,“加强吉林江北工业文明建筑遗产保护,并列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张旭委员在《关于西团山遗址遗迹的保护开发与利用的提案》中建议,“建设西团山文化遗址公园,打造西团山文化和旅游品牌。”加强特色产业文化建设,打造一批高质量的文化产业项目,构建文化产业项目带动区域内经济发展新模式。刘春青委员在《关于深入挖掘特色产业文化助推我市文化名城建设的提案》中建议,“成立吉林市十大特色根文化挖掘组,建设十大产业文化博物体验馆,制定十大特色产业发展的激励政策。”

  深耕厚植为民宗旨,委员们围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为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发表意见。就业是民生之本,青年群体就业面临较大压力,如何为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创造更多就业机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这件头等大事。刘立祥委员在《关于做好稳岗扩就业工作的提案》中建议,“开发更多岗位拓展就业空间,促进劳动者多渠道就业创业。”陈榕委员在《关于促进我市高校大学生留吉就业的提案》建议,“编制大学生留吉就业政策汇编文件,举办专场招聘会,支持高校毕业生留吉就业创业。”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最重要的大事要事和民生实事,怎样把学生作业“减”下去,把课后服务质量“提”上来,真正落实好教育“双减”政策。宁春艳委员在《关于持续做好义务教育“双减”工作的提案》中建议,“教育部门要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在全市中小学校普遍建立科普基地,在全社会营造青少年浓厚的热爱科学的氛围。”

  医疗卫生,关乎老百姓的身心健康,关乎千家万户的福祉。如何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努力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安全感。盖越委员在《关于加快实施三级甲等公立医院公共卫生应急改造的提案》中建议,“改善公立医院急危重症救治硬件设施条件,推进医务人员专科知识培训。”文大鹏委员在《关于提升中医药在新冠抗疫中的作用的提案》建议,“将中医药治疗方案在全市各个医疗机构进行推广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新冠患者。”

  随着我市快速发展,城市汽车数量的不断增加,交通拥堵问题越来越突出,已经成为政府和老百姓头疼的民生问题之一。王建军委员在《关于缓解交通拥堵的提案》中建议,“实施交通智能化管理,增加潮汐道路,鼓励绿色出行。”

  靶向瞄准环境保护,委员们围绕推进“美丽江城”建设,为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出建议。助推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成为委员们热议的焦点,如何让我市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生态环境更美好,委员们纷纷展开热议。初文亮委员认为,近年来由于黑土地多年来一直处于高强度利用状态,土地肥力长期透支,加之重用轻养、土壤侵蚀等原因,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给我市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粮食安全带来挑战。他在《关于吉林市黑土地保护与利用的提案》中建议,“探索保护路径,优化治理模式,健全黑土地保护机制。”我市已经入选国家“十四五”时期“无废城市”建设名单,对照外地垃圾分类先进城市做法,我市垃圾分类还存在主体责任不清,地方法规可操作性低,分类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对此,马新峰委员在《关于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启动餐厨垃圾无害化综合利用项目和市建筑垃圾处理厂建成运营的提案》中建议,“加快生活垃圾分类立法进程,加快垃圾分类收运处理体系建设,推动我市‘无废城市’建设步伐。”清洁供暖对于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改善我市大气生态环境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孙明军委员在《关于推进使用天然气供暖的提案》中建议,“利用中央财政的定额奖补政策,加大清洁能源特别是天然气供暖的宣传普及力度,努力打造清洁美丽城市的亮丽名片。”

  一件件提案,挥洒着提案者的汗水与辛劳,一条条建议体现着政协执政为民的理念与情怀。站在新的起点上,肩负着时代重任和人民重托的市政协和广大政协委员,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携手同心,开拓进取,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不断开创新时代政协提案工作新局面,为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加快推动吉林市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站群导航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