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省市级政协率先建立实行“双月协商”制度,精选议题助力我市振兴发展;
建设“委员联络站”新阵地,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
建立“协商成果转化”新机制,有效地推动政协协商成果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
市政协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全面落实中央、省市政协工作部署要求,把握新时代人民政协性质定位,充分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明确提出“16553”的总体思路,聚焦协商主业,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协商议政工作,形成了具有吉林市特色的协商议政新格局、新模式。
成绩的背后,是“有为政协”的点滴浸润。
创新实践一:搭建“双月协商”新平台
市政协围绕解决新时代人民政协“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等重要问题,聚焦到专门协商机构建设和抓协商工作上,构建以政协全体会议为龙头,以专题议政性常委会议为重点,以“双月协商”座谈会为骨干,以专题协商会、对口协商会、界别协商会、提案办理协商会等为常态的“1+2+6+N”协商议政格局。
2019年,市政协在全省市级政协率先建立实行“双月协商”制度,采取市政协委员、党派代表、专家学者重点发言、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现场互动交流、市政府分管领导出席会议并作回应发言、市政协主席作总结讲话的协商模式,开展“双月协商”。
3年来,市政协围绕松花湖生态保护和生态旅游相得益彰、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等重点议题,先后组织召开了19次“双月协商”座谈会,许多协商成果进入了市委、市政府的决策,得到社会各界的充分认可,形成了“双月协商”品牌效应。
创新实践二:建设“委员联络站”新阵地
丰满区江南街道委员联络站驻站委员了解到东山片区居民出行困难后,开展了深入细致的调研走访,提出“关于增设东山片区公交线路的建议”,得到市有关部门采纳落实,新开公交403线,解决了附近居民的出行难题。
为扎实推进政协协商与基层协商有效衔接,打通政协协商“最后一公里”,市政协大力推进政协委员联络站(委员协商议事室)建设。目前,全市共建成“政协委员联络站(协商议事室)”1000个,协商解决各类问题1800余个,政协履职的触角延伸到基层群众身边,构建起市、县、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委员联络站体系,成为推进人民政协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地方治理效能生动实践。
创新实践三:打造“吉事好商量”新品牌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市政协结合吉林市地域特色,集中打造“吉事好商量”协商品牌,对全市政协系统协商品牌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按照“一县一品牌、一委一特色”的要求,开展 “政协工作品牌建设年”活动。
今年5月,市政协主要领导带队到永吉县1家委员企业走访调研,了解到该企业存在倒贷难、资金流紧张问题,要求永吉县政协协商解决。永吉县政协随即开展了以“解决企业倒贷难问题”为主题的协商活动,并形成“协商建议”报送县委、县政府。永吉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在县政府常务会议和县委常委会议上,专题研究“调整企业转贷应急资金自筹比例”等问题。
目前,9个县(市)区已经形成区域特色协商品牌——永吉县政协的“永献吉言”、舒兰市政协的“稻城之声”、船营区政协的“船营商议”、昌邑区政协的“邑政协商”等协商品牌,构建了全市政协系统协商品牌体系,彰显政协工作特色和亮点。
创新实践四:建立“协商成果转化”新机制
协商成果转化落实是提升协商议政质量成效的关键。
2021年,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吉林市政协协商成果办理规程》,2022年市政协开展“协商成果转化落实年”活动,有效地推动政协协商成果转化为社会治理效能,切实做好协商“下半篇”文章,实现“说得对”向“办得好”转变。
两年来,市政协共形成协商成果70余篇,市委、市政府领导批示60余篇,多项建议进入党委政府决策,转化为部门政策和措施。
创新实践五:首创“提案办理面对面”新方式
提案工作是人民政协最具特色和全局性的重要工作。
市政协积极探索人民政协参与基层治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建立健全了党委政府领导领办、政协领导督办重点提案制度,有效带动了提案办理。连续3年开展“提案质量提升年”“提案办理质量提升年”“提案服务质量提升年”活动,创新提案办理机制,提高提案办理质量和效果。
市政协还在全省首创《吉事好商量·提案办理面对面》电视协商对话栏目,由提案承办部门与提案人面对面协商交流,通过市民代表提问、特邀嘉宾点评、现场投票等方式,将提案办理与民主监督相结合,先后围绕解决“停车难”、老旧小区改造等群众关心的急难愁盼问题,收到很好的工作效果社会效益。
创新实践六:开辟“委员直通车”新通道
反映社情民意是政协履职的重要方式,也是社会舆情汇集和分析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市政协创办了《政协委员“直通车”》,将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的建议,以“直通车”形式直报市委、市政府领导,架起了党委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使“直通车”成为了解民情汇集民智的专用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速车、民心向聚社会团结的集运车。
截至目前,市政协累计编发《政协委员“直通车”》181期,编报“金点子”32个,社情民意信息300余条,省市领导批示169件次。
创新实践七:强化“委员履职管理”新举措
注重发挥委员主体作用,创新委员履职管理举措,制定了《市政协委员年度履职量化考评办法》。开发委员履职考评系统,委员可在市政协网站、“江城政协”手机APP上自主查询履职分数,较好地激发委员履职尽责、比学赶超热情。
制定《关于吉林市政协委员退出机制的若干规定》,对不履行职责的委员,按程序进行提醒、约谈或作出辞去委员、责令辞去委员、撤销委员资格等处理。出台《吉林市政协关于加强和改进界别工作的意见》,建立委员“全员入委”界别履职新机制,引导委员广泛联系服务界别群众。
创新实践八:探索“网络议政”新形式
加强数字政协建设,是赋能政协工作提质增效的重要途径。市政协加大推进“数字政协”建设,建立了“1+10”数字政协应用系统,探索开展网络议政,围绕全市工作重点、民生改善难点、社会治理焦点等内容,在委员微信群开展协商议政,引导委员提出“微建议”,形成专题协商议政报告,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今年3月,市政协委员刘英奎在委员微信工作群反映:因疫情影响,本地在辽宁葫芦岛培育的150余万棵秧苗无法运回。市政协主要领导立刻向市政府作了反映,协商解决办法。随即,相关部门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快事快办”的原则,为来自辽宁葫芦岛装载秧苗的车辆开辟绿色通道、放行进城,解决150余万棵秧苗返乡“安家”问题。
截至目前,市政协共组织开展加快现代物流产业发展、大力发展棚膜经济等网络议政活动20余次。
站在新起点,开启新征程。下一步,市政协将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工作主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进一步创新探索和实践,奋力谱写“有为政协”新篇章。(记者 刘利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