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科学规划与融合发展相互结合,配套建设与服务管理相结合。”
“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有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根本。”
……
你一言我一语,讨论热烈。
然而,这场讨论的地点不是会议室,而是“吉林市政协十三届委员工作群”——从清晨六点到深夜,从今年的5月1日到14日,围绕“促进我市乡村旅游发展”主题,近百名委员的真知灼见“奔流不息”,务实之策“往来频繁”。
去年5月开始,市政协创新开展网络“双周议政”活动,通过微信工作群,组织政协委员协商议政。微信群在政协领导的引领、带动下,构建起线上高效履职新模式,形成了线上协商议政新格局。
截至目前,网络“双周议政”已经举办多期。它集民智、汇民意、聚民力,将政协工作深深印聚在我市中心工作的靶心上。
循时代清流 开议政先河
去年4月17日,政协吉林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召开第二十八次主席会议,审议通过了市政协开展网络“双周议政”工作实施方案,并确定5月份两期“双周议政”议题。
网络“双周议政”的议题主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工作的重点、百姓关注的热点、民生改善的难点、社会治理的焦点等方面确定,每两周选择确定一个议题,委员可以在微信群提出短小精悍的“微建议”,也可以提出系统化的建议。市政协各专委会对委员的意见建议归纳、综合后,形成高质量的专题议政报告上报,为市委市政府提供有价值的决策参考。
去年5月7日,市政协举行了网络“双周议政”启动仪式。第一期网络“双周议政”活动亦如期举行。
聚真知灼见 话乡村振兴
近年来,市政协十分关注和重视乡村旅游业态的发展。今年3月,围绕“促进我市乡村旅游发展”主题,到多家乡村旅游经营单位调研,并召开两次座谈会,深入细致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共同研究解决办法。
4月27日,市政协召开“促进我市乡村旅游发展双月协商座谈会”,市政协委员和文史研究员从挖掘资源、突出特色、打造品牌等方面提出了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5月1日以来,市政协又开展“促进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网络“双周议政”协商活动。
14天里,有的政协委员放弃了“五一”休息,有的深入田间地头实地调研,有的反复思索论证。
微信群里,委员们就我市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政策支持、配套设施建设等方面踊跃建言。“要积极倡导‘资源是基础、文化是灵魂、创新是关键、落地是标准、多元是趋势’的理念,引导乡村旅游企业立足本地资源,把‘乡土味’发挥到极致。”委员刘寒光建言。
“一是搞好顶层设计,统筹谋划乡村旅游资源布局,特别是发挥我市独特的山水、林地、冰雪等特有旅游资源;二是优化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环境,重点是在项目审批、权力下放、土地流转、农业保险、融资担保、用地用水用电、减轻企业负担、绿色通道等方面加大支持。”委员许洪超献策。
当看到自己提出的建议被相关部门采纳,能够为我市乡村旅游事业发展贡献一份力量时,委员们很是欣慰。
践行“三牛”精神 彰显“有为政协”
网络“双周议政”开展一年来,广大政协委员深入调研,精心准备,科学建言,积极履职,自觉争做我市振兴发展的参与者、促进者、推动者。
“疫情是挑战,也是机遇;疫情对传统产业带来了较大冲击,但也催生并推动了‘在线新经济’等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在去年首期《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发展“在线新经济”》的网络“双周议政”活动中,委员们在微信群里协商议政,高质量建言献策,为我市疫情期间的经济复苏和发展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
在以“促进我市乡村旅游发展”为主题的网络”双周议政“活动中,政协委员参与互动发言100多人次,共提出130余条意见建议,其中多条意见建议被市文化广播电视和旅游局采纳、落实,并列入我市乡村旅游发展计划。
网络议政是政协传统议政协商形式在时空上的延伸和扩展,是政协职能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一种新的履职手段,是提高议政协商实效、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的一种新的议政协商形式。
通过网络协商议政,市政协形成了线上“双周议政”+线下“双月协商”的协商议政新格局。
一次次的民主协商,一次次的凝心聚力,无论线上线下,委员们倾听民声、反映民意,积极建言不“潜水”,努力提出“硬核”建议,为我市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着智慧和力量。